就业季到来,高校大四学生在收集求职信息时,少不了要光顾学校里的学生网络互动平台。企业招聘信息、行业招聘动态乃至今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分析,这里应有尽有。对在校大学生来说,在电脑上甚至手机上刷新网络互动平台,掌握一手咨询,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互联网原住民”,这个称谓道出了如今“90后”大学生的成长背景特征。可以说,网络正在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思维。
以互联网思维改革传统的学生服务和管理工作,大学也在悄悄地发生改变。从2009年开始推广的学生网络互动平台,目前已经扎根在沪上各所高校。融合即时通讯、社交、论坛、投票、博客、微博、相册、视频等主流网络应用的信息化于一体,这个一站式服务平台目前已是很多在校大学生形影不离的“伙伴”。
从今年开始,学生网络互动平台不仅正在加速从沪上高校向沪上众多中小学校延伸,也将从上海本地高校向兄弟省市和全国高校延伸、拓展。
智慧校园:线上操作方便线下生活
【案例】
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曾因离市区较远,生活不便,被师生们戏称为“江湾大草原”。今年9月,上海首家高校“智慧屋”在复旦江湾校区亮相。现在,该校区的5000余名师生足不出生活园区,就能享受到快递自提、就医挂号、充值缴费、火车票代购、自助银行等线下服务和勤工助学、场地预约、失物招领、就业实习等8项线上服务。
复旦“智慧屋”是上海首家真正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慧社区实体中心。在其信息化构建中,它的一头正是连接着复旦的学生网络互动平台。以设在“智慧屋”里的由学生自己经营的超市、文印店为例,这些勤工助学岗位都在互动平台投放,学生们可以在线上申请。
无论是快递代收,还是演出票打印,目前,“智慧屋”为复旦江湾校区师生们提供的20项服务内容中,有九成都是智能化、自助式服务。“线上操作方便线下生活,还能有针对性地提供最符合我们需求的信息。”复旦很多师生都为“智慧屋”点赞。
据悉,到明年年底前,类似的“智慧屋”还将出现在沪上30所高校,为皇家永利,皇家永利网站师生们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
在上海政法学院,学生网络互动平台的线下体验启动得更早。比如,该校的很多“吃货”都知道,只要拿出自己的手机点几下,就能以团购价买食堂里的饭菜——同样一份午餐,团购后立省3元。原来,这是学校网络互动平台和后保中心联合推出的“食堂团购”插件。据统计,推出活动的2个月,通过插件点餐累计达6609份,总计为学生们提供了近2万元的优惠。
考虑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态势,上海政法学院里的学生网络互动平台不仅设有PC端,还创建了微信平台,且一并连接到学校“高大上”的线下体验馆。
在线上,上海政法学院整合、集结了校内的各类电子通道,如学工系统、社区系统、图书馆、课程中心、一卡通、失物招领、三维地图、网络电视台、微信订阅号和服务号等,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服务。而走进线下体验馆,迎接学生们的是苹果电脑和提供各类专项服务的终端机。“咖啡预定”、“讲座预定”、“场馆预定”、“CEO午餐”抢票、“电影抢票”等活动,学生们都能在终端机上迅速搞定。
融汇线上线下,改善学生们的校园生活,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网络互动平台也创意独具。在该校开发的一款名叫“同去”的校园活动信息平台上,通过信息共享,组织方可以与参与者们实现“零距离”接触。学校到底在开展哪些有趣的校园活动?有了“同去”,一切尽在师生们的掌握。目前,“同去”已向上海交大师生全面开放,日访问量超两万次。
智能教学:皇家永利,皇家永利网站优质资源可在线获取
【案例】
在东华大学,学校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教授们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在学校的网络互动平台上建立工作坊。凭借名教授的魅力,“名师工作坊”大大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作为东华大学打造“智慧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该校已开设“名师工作坊”36个,其中教授占70%。
对在校大学生来说,学习永远是校园生活的“头等大事”。无论是班级里的“学霸”,还是在某门专业课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越来越多人正在通过访问学校网络互动平台,在线获取各类学习资料。
在东华大学,一款名曰“秋波”的移动应用软件在学生中已经赫赫有名。如今的大学里,老师在台上讲课,台下的学生中有不少是“低头族”——上课时不时低头玩手机。
这种现象司空见惯,老师们是睁只眼闭只眼,还是想个解决的对策?在东华大学计算机学院任教的黄秋波副教授,由此开发了“秋波”教学软件。它不仅能将学生的基本资料、到课率、上课积极程度以及课后问题反馈等存储共享在网络服务器,还能实现自动点名、快捷提问等多种功能。
东华大学学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2011年起在网络互动平台推出“名师工作坊”后,2013年开始开发网上教学资源系统。“秋波”的出现,则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款创新性软件产品。“既然学生上课用手机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何不按照学生们的爱好来重新对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让学生爱玩的手机变成辅助教学的工具。”
覆盖课前、课上和课后各个教学环节,具备学生自动签到、课堂提问和互动、实时在线课堂、课下资料共享和交流等智能教学功能,“秋波”把课堂教学带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颠覆上课“你教我听”的传统模式,上海海洋大学结合学生网络互动平台,启动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
网络时代如何当个好老师?曾有统计显示,在全国高校中,约有35%的学生直到一门课修完也没有和任课老师说过一句话。
上海海洋大学思政课教师的探索是:主动登陆网络互动平台,从而走近学生。老师们通过在线分享教学资源,组织热点讨论等栏目,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不仅如此,学校开发的“在线测试”系统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掌上测试,即时检验老师授课的效果。
截至最新统计,该校的20名思政课教师已在互动平台上撰写逾万条微博,博客2000多篇,和学生在线互动时间超过2.5万小时,帖子浏览量突破70万人次。“在2009年以前学校的学生评教中,思政课老师得分很少有超过80分的,如今借助网络平台加强师生互动后,每个思政课老师的评分都在90分以上。”据上海海洋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校有4名思政课教师入选全校十佳基础课教师。不仅如此,这一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还获得了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通过线上预约,就可以接受授课老师在线下组织的“面对面”辅导;建立网络学习小组,引入视频、课件、文档等多种形式增强学习的趣味和效率;对应课堂学习,建立同步的在线空间教室,延伸课后讨论……在上海电力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围绕教育教学,各校的学生网络互动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均把着力点放在增强课堂教学线上线下融合互动上,取得了积极显著的成效。
目前,在高校已经极具人气的网络互动平台已开始拓展到沪上中小学校,无论是作业答疑,课堂难点解析还是通过在线小游戏拓展课堂学习……很多家长发现,通过登录学校、班级的网络互动平台,孩子在寓教于乐的学习空间中上网,提升了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同时置换了泡在网上“纯玩”的时间——对未成年人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
文化育人:让有意义的事情更有意思
【案例】
上海戏剧学院的戏剧资源颇丰,这一点让很多其他高校的戏剧爱好者们非常羡慕。如何增强戏剧教育的辐射力?上戏在网络互动平台上推出“线上索票、线下兑票”的项目,迄今已推出各类演出展览票超过1万张,演出兑票成功率85.3%。不仅如此,学校还通过在网络互动平台开辟话题评说等特色栏目,为高校的戏剧迷们进一步沟通交流搭建桥梁。
无论是“校园好声音”,还是“我的中国梦·最美中国”全国大学生摄影及微电影创作大赛,今年以来,众多在国内大学生中富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皇家永利,皇家永利网站赛事和活动,都在同步登陆各大高校的学生互动网络平台。
以今年的微电影大赛为例,从参赛者线上报名、提交作品,到比赛评选过程在线投票,获奖作品在线公示,再到最终获奖的多部作品通过高校网络互动平台投放、在线播出……网络平台不仅有助于实现比赛的公平公正,而且让这项赛事人气大增。除了沪上66所高校外,外省市的20多所高校也积极加盟参赛。
借助网络互动平台,很多高教人士发现,高雅教育的普及和推广有了有力的抓手。在上海音乐学院,融专业性、艺术教育性和公益性于一身的东方乐器博物馆一直“养在深闺”,该馆收藏乐器500多件(套),其中包括8000年前的贾湖骨笛、仿唐琵琶、仿曾候乙编钟等。自从推出线上博物馆项目后,由于支持校外访客在网上浏览博物馆的馆藏,支持网上参观预约,开发在线音视频观赏等功能,该博物馆的访客开始直线攀升。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光大,在高校的网络互动平台上,各类文化寻访和文化交流活动也办得有声有色,极具人气。
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推出的“广富林计划”。所谓“广富林”,即“广传统文化知识,感悟传统文化之美;富传统文化精神,传承传统文化之魂;探传统文化丛林,寻访传统文化之根”。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点,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发布在网络空间,供同学们学习讨论。各学院还组织“传统文化寻访小分队”,以大学生党员为主体的3000多名学生分赴各地历史文化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纪念馆、故居旧址等地开展文化寻根和现场教学。走访道德模范人物,寻访文化经典,这些活动都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原文链接:http://wenhui.news365.com.cn/html/2014-12/12/content_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