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法治声音:章友德教授——转型时期法治建设仍需媒体助力

时间:2015-01-21浏览:539

熙熙嚷嚷的复旦投毒案于15暂时落下了帷幕,其最终结局还有待于最高人民法院启动死刑复核程序后,方知结论。时至今日,经历了600多个日夜,从立案到抓捕,从一审到二审,每一时间节点,都留下了媒体的脚印。普通的民众或许不了解该案件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控辩双方争论的“犯罪故意”“犯罪动机”“二甲基亚硝酸胺”是什么,对定罪有哪些影响,对量刑又有何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该案的公开审理,无疑是对民众的一次法治理念的传播。它有利于提升民众的法治素养,有利于推进中国法治建设的步伐。

转型时期的中国还会出现各种社会问题,如何形成用法律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新理念,值得我们不断探讨。从呼格吉勒图案的再审、聂树斌案的复查、再到明星吸毒案的宣判,我们又都看到了媒体的脚印,我们不否认媒体对该案件的报道是一把双刃剑,诸如对案件的报道可能会泄露当事人的一些隐私,对日后生活可能带来一些困扰。但这把双刃剑带来的影响,却是利大于弊。正是通过媒体的追踪报道,使民众逐渐从微观的视角看到了法治建设的步伐正在前进,出现错误敢于纠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些通俗的法治理念自古有之,只是它们一直都被“宏观”得遥不可及。

媒体对复旦投毒案庭审过程的全程报道,逐渐揭开了法庭审理的“神秘面纱”;对于控辩双方争辩内容的曝光,无疑让民众对“犯罪构成”又有了深入了解;对当事人亲属情感态度的描述,让民众们感受到了“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微妙,“法理和情理”之间的冲突,可以说每一次案件的公开,案情的分析都让普通民众更了解法律的实施,更明确法律的运行。通过媒体对案件的报道,可以让民众在了解法律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法律思维,树立法律信仰,可以说唯有不断借助媒体传播之力量,法治建设步伐才得以跨步前进。

国家正处于转型时期,法治建设正处关键期,转型时期的法治建设必然充满荆棘,信息化、网络化高速发展,民众的传统价值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此阶段,媒体的正能量越发得到凸显,充分借助媒体传播法治正能量,无疑将成为法治建设道路的车轮。通过媒体报道,让民众感受法治建设日渐成熟,法治建设硕果累累,让每一位民众加入到法治建设的队伍中去,法治建设之重任,才得以早日完成。法治建设虽非一日而成,但中国的法治建设道路,虽为坎坷,但前途必将光明。法治建设之重任,虽为国家职责所在,更需全社会共同努力才得以顺利完成。

(作者系上海政法学院城市安全中心主任、博士、教授)

原文:http://www.lawsvoice.com/archives/3311(上海法治声音2015-01-14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