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高校电子安全地图有望在上海其他高校推广。受访者供图
除了教学楼与大草坪,还有消防设施点、火灾逃生通道、防空洞设施避灾点、水上救生设施、医疗救助点……这样的校园地图是不是有些特别?
校园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为了加强学校的安全保障,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由上海政法学院减防灾社团设计的上海高校电子安全地图近日上线,引发了学生们的关注。
青年报实习生 冯燕楠 记者 刘昕璐
连易遭偷窃地、黑车点都标出来
在这份上海政法学院减防灾社团制作的上海政法学院电子安全地图上,校园内的消防设施点用红旗的图案标记出来,火灾逃生通道用绿旗标记,防空洞设施避灾点用橙旗标记,水上救生设施用蓝旗标记,医疗救助点则有红十字标识。
对于上政校园内部及周边的隐患点,地图上也有十分明确的提示,火灾隐患点和危险品存放处都有警示标识,而窨井盖、积水低洼处、有坡度的危险地带以及台风隐患处亦分别有所提示。此外,地图上还标记出了上政校园周围的治安风险点,包括(易)偷窃抢劫、黑车点。
上海政法学院减防灾社团负责人沈吉利老师表示,高校校园内的安全设施、医疗救助措施相对齐全,但学生对其位置、使用方法并不明确。“设计这个电子地图主要是为了增强同学们的自救互救能力,现在的年轻人比较喜欢使用移动网络,更容易接受电子地图这种形式。”
整张电子安全地图由师生共同自主研发
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上海高校电子安全地图是上海政法学院减防灾社团公益救援队独立研发的,由社团负责人沈吉利老师设计地图,并带领减防灾社团的同学们开展工作,沈吉利介绍,电子安全地图的创建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调取数据,由同学们实地勘察完成。主要负责这一阶段工作的上海政法学院防减灾社团的成员、国际经济法专业的张罗颖同学说:“我当时的工作就是在校园的各个地点进行实地勘察,找到这些消防设施点、救生设施点、医疗救助点、井盖等等,站在这些点的位置上,使用电子指南针打点,在地图上记录下这些坐标点的经纬度。”除了记录精确位置,他还需要拍摄这些勘察点的实景照片。
数据统计完成后,就到了制作电子地图的第二阶段:数据录入。这一阶段的主要负责人是上海政法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大二的学生屈扬。“我是负责后台运营的,就是把数据定期更新到电子地图上,并按照老师的指示,用不同的标识分别把这些点标记出来,还有上传图片。”屈扬说,自己出于兴趣爱好曾参加过学校信息技术部的培训,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掌握,所以在电子地图的研发中负责信息录入、后台运营这一项。
第三阶段是电子地图的发布与推广,沈吉利说,现在校园安全电子地图才发布不久,部分数据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等到制作工作全部完成后,她会带领防减灾社团开展校园安全巡讲活动。“安全宣讲会我们之前就开展过,这次的巡讲我们会加入电子安全地图的使用介绍,把它推广。” 沈吉利说,届时将不只是电子安全地图的推广,也是安全宣讲,她会向同学们讲解安全标识、灾害防范、危险设施、安全隐患等内容。
未来安全地图将在上海其他高校推广
这份高校电子安全地图自发布以来收到了许多好评,学生们认为它可以有效地帮助自己寻求救助,也能够提醒大家注意防范隐患。
“电子安全地图真的不错,可以在手机上随时随地进行查看,非常实用、方便”,上海政法学院外语系大三的罗琳说,“虽然说大家对于校园安全还是比较放心的,但我们学校的位置很偏僻,周围居民比较少,学生还是会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有了安全地图,它不仅能提示隐患处,也能增强同学们的自救互救能力,让大家安心一些。”
“这个地图真好,我们学校什么时候能发布一个?”看到上海政法学院电子安全地图上线,很多外校的同学表示羡慕,并希望自己的学校也开发。
对此,沈吉利表示,目前高校电子安全地图上线不久,只收集了上海政法学院的数据,她计划后期逐步在上海市的其他高校进行推广。“我的初衷是加强安全意识,使学生了解隐患点。但这样揭露隐患点可能会对学校不利,受到阻挠。”
沈吉利希望联系上海市教委,得到他们的支持,以便于到其他高校开展实地巡查、统计数据,制作安全地图。
之后,系统将增强与使用者的互动性,用户可以上报自己所发现的安全设施、隐患,上传图片。
不过,目前电子安全地图的推广还不足,记者了解到,上海政法学院许多同学还不知道这个地图的发布。罗琳说:“大部分同学可能还不知道安全地图,没有去使用它。希望学校能够加强推广,不然的话这个地图就有些浪费。”
[地图背后的故事]
一次志愿者经历让她下定决心:安全从校园做起
防减灾社团的创办人沈吉利是上海政法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的老师,她之所以创办防减灾社团,是因为之前的一次志愿者经历。
老师:提升能力、直面危机
“2013年,我的家乡浙江余姚,受台风影响,遭遇了1949年以来最严重的水灾。当时灾情紧急,而且救援救灾需要专业化,于是我就发起了余姚长三角公益救援队,来支援家乡的救灾。”
那次志愿者经历使沈吉利无意间踏入了救援救灾的公益事业,并让她深刻地意识到,在遭遇灾害时,大多数人受灾受困主要是由于缺乏减防灾意识、知识和技能,并导致了救援困难的局面。
“这是我意想不到的,带给了我一种震撼。经过思考,我认为提升减防灾能力才是解决安全危机的根本出路。而我本身也是上海政法学院的老师,于是我决定从校园安全做起,成立防减灾社团,加强学生的减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的能力。”沈吉利说道。
经过半年多的准备,2014年10月,上海政法学院减防灾社团正式成立,并代表学校参加(上海)国际减防灾和安全博览会,开展相关活动。参加社团的同学会学习专业的减防灾、救援知识,和专业的培训,社团还会开展安全巡讲,向广大学生普及安全教育。2015年1月13日,减防灾社团下面成立了社区减防灾公益救援队,这是全国高校首家依托于学生生活园区、以专业培训为基础的公益性质的学生救援队。
学生:安全关乎我们每个人
上海政法学院团委书记陆嵬表示,学校对沈吉利老师和她的减防灾公益救援队很支持。“减防灾社团不仅加强了学生、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教育中的互动,同时它的活动也为学生参加公益计划创业提供了很好的途径。沈老师所进行的活动都是经过答辩和学校审批的,比较专业、严格,值得鼓励大力发展。”
另外,为支持上海政法学院社区减防灾公益救援队,学校聘请了上海联合减灾与应急管理促进中心、余姚市长三角公益救援中心作为专业顾问和技术指导机构,定期为公益救援队队员提供救援常识、搜救技巧、止血包扎、人工复苏、支撑固定、高空救援、紧急通讯等课程培训。
减防灾社团成员张罗颖同学说,他当初加入社团是因为它的公益性质。“安全是关乎我们每个人的重大问题,加入减防灾社团以来我受到了专业的培训,学习了安全自救、互救、搜救技能,开拓了视野,对我的帮助很大。我也希望能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通过社团开展的公益宣讲、救援项目去帮助别人。”
原文来源:http://www.why.com.cn/qnzhg/HTML/DefaultSite/portal/index/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