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我们的专业不吉利,满月酒、喜宴都不太欢迎我去。”学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张宇(化名)还有一年毕业,他并不担心工作,却忧心找不到女友。
历年高考话题中,报考专业的“冷与热”始终是学生及家长关注的高频词汇。殡仪学、死语言学、福祉学……这些小众、冷门专业究竟意味着需求少、就业率低,还是竞争小、成功率大?
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了数位小众专业的学生,虽然冷门专业的求学历程显得有些孤单和艰辛,但多数人仍表示,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探秘的过程很有趣,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殡仪学:总有人要去做
面对冰冷的尸体,用冷静、耐心、温柔的动作,让其重新焕发“生机”……著名电影《入殓师》里的镜头,几乎是张宇(化名)大学学习和工作的全部。
张宇就读于长沙民政学院,学的是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目前正值大二升大三。毕业后的他,可能就是一名让逝者走得体面、让生者得到慰藉的入殓师。
“几乎见过我的所有人都会问我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回忆起当初的报考经历,张宇无奈地说,其实是源于一句玩笑。“当时看日本电影《入殓师》觉得很感动,就开玩笑说我要报殡仪学,谁知说多了人家都相信了,我当时脸皮薄,不好意思说是骗他们的,竟然就鼓起勇气报了。”
据张宇介绍,长沙民政学院殡仪系是中国最早开办殡葬教育专业的院校,被称作培养中国殡仪人才的最高学府,但由学校官网上的统招计划可以得知,十几年来,和张宇就读同一专业的学生也不过一千余人。
带着对整个行业的茫然和仅有的电影印象,刚入学的张宇心里还是有点儿“虚”。“有时会做噩梦,梦到尸体活了,追着我跑,吓得睡不着觉。”刚接触尸体时,闻到尸体散发出的味道,会让张宇反胃呕吐,“但慢慢也就习惯了”。
可是比害怕和气味更让他烦恼的,是得知他所学的专业后身边人异样的眼光。
“很多人会觉得我们的专业不吉利,比如遇到满月酒、寿宴这样喜庆的场合,都不太欢迎我去,有的人甚至连我的礼金都不想收。”对于旁人的看法,张宇一开始苦恼,后来也慢慢接受了,“别人觉得害怕、晦气,会有不好的联想,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考虑到身边人的感受,张宇平时会格外注意,“我一天会洗好几次澡,去除身上的一些味道,也会尽量避免和别人的肢体接触。”
张宇自己觉得,学殡葬的学生和其他大学生并没有差别,“一样到教室上课,该玩就玩,该闹就闹,也要为学习、考试、实习发愁。”
“今天风水和挽联写作课就要出成绩了,一会还要考防腐整容,我书都还没有怎么看。”提起考试,张宇有些忧心忡忡,在他眼中,听似恐怖的内容只是一门门学科。
谈起外界流传的“殡仪馆秘闻”,张宇说,很多传言都是因为不了解,“像有时烧尸体会坐起来,其实是一种生物神经性反应;而殡仪馆有时会发出的怪声音,就是冷藏库运作的声音。”
如今正在济南某殡仪馆实习的张宇对这些“灵异现象”已毫不恐惧,但对他未来的工作,尤其是婚姻,家人还是颇为忧心。
“殡仪界有句老话叫:工作好找,女友难得。基本女朋友都是靠内部解决,我们教学楼对面就是墓地,其他专业的学生平时连靠近都不敢。”张宇说,学生一般还没毕业,就会被各地殡葬单位“预定”一空,据教师和学长说就业率一直稳定在100%,但相亲的成功率就没那么高了。
“女朋友基本靠‘骗’,先说毕业以后会去政府工作,再说可能从事的是婚葬类,最后才会说是殡仪专业。要慢慢告诉,不然当场就吓跑了。”此外,张宇说,在待遇上殡葬学业没有外界想象得那么好,“只是比平均水平略高一点儿,绝对算不上高薪专业”。
但他表示,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下定决心把它做好,采访中,他不止一次强调:“生老病死都是人的客观规律,总有人要去做的。”
福祉学:主要研究老年社会
“我学的专业挺莫名其妙的。”陆思(化名)对澎湃新闻记者说,“可能就算我告诉你专业的名字,你都猜不到我到底是学什么的。”
陆思是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社会福祉系学生。在词语解析软件中,“福祉”是指幸福、利益、福利,而陆思所学主要是研究老年社会问题。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实现中国的社会福祉而辛勤耕耘,努力工作!”陆思说,刚入学时,老师满怀激情地对他们说,能学好福祉的人心中一定充满着爱心、情怀、决心、勇气,“那个场景特别像在传播宗教言论。”
谈及高考报志愿时为何会选择“养老”专业?陆思说,主要还是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前景不错,“反正我一直挺喜欢和老人相处的,试一试也没关系。”
确如陆思所言,在中国老龄化加速的当下,“养老”是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朝阳产业。据澎湃新闻了解,全国65岁及以上的老人已突破1.4亿,而与之对应的是,社会福祉学系目前国内仅有东北师范大学和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两个学校开设。而陆思的专业也只有120个学生、6位教授,每年计划招生仅50~60人。
学这个专业需要经常与老人接触,陆思说,福祉系有很多志愿社团,定期就会组织去养老院等机构做志愿活动。但陆思第一次与陌生老人的接触并不愉快。
“那个王奶奶有轻微的老年痴呆,不爱笑,脾气也特别差。”陆思说,老人家经常对他发脾气,“说我太笨,什么都做不好”。这让陆思一开始颇受打击。
但同专业的其他同学也都并不容易,有的老人大小便失禁,同学就要帮忙清洗衣物,“我们都是互相鼓励着坚持下来的。”陆思说,后来他们会带老人做小游戏,教他们用手机上网,搀扶着他们进进出出,慢慢老人家们也开始接纳这些手脚毛躁的学生。
陆思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实习到了后期,老人对他疼爱有加,几乎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
随着与老人越来越多的接触,陆思也越来越喜欢自己的专业。
“爷爷奶奶们现在吃饭撒一身、穿不好衣服、走路颤颤巍巍,其实就像我们小时候一样。”陆思说,现在照顾老人就像小时候老人照顾自己,“很多最简单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却是困难重重,他们不需要很多钱,而是陪伴和照顾。”
谈起养老院中少有亲人去探望的老人,陆思的语气有些心酸,“他们会一直不停地问我,孩子来看他们了吗,特别孤独的表情,我都不忍心回答。”陆思说,提起养老,许多人总是一句轻轻松松的“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去”,但对养老院却并没有多少了解。
更让陆思哭笑不得的是,他们费了很大劲教爷爷奶奶们用手机,却发现许多老人被自己的孩子屏蔽了朋友圈,“难道自己的父母就这么招人烦吗?”陆思很不解。
如今,打开陆思微信朋友圈,转发内容几乎都是揭秘百岁老人吃了60年的养生粥、全球十大阿尔茨海默症影片等与老年人有关的内容。
陆思说,他暑期想去学一些保健按摩的基本知识,“我的终极梦想是成为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幸福的养老院的院长。”
珊瑚礁生态学:潜水不敢涂防晒霜
2015年,34岁的英国人本·绍索尔从3.4万人“全球海选”中脱颖而出,成为澳大利亚大堡礁“岛主”——个负责照料大堡礁的看岛人。当时这份工作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工作”。
喂鱼、游泳、潜水、划船、写博客、上传视频……这就是本的全部工作:一周只需12小时,收入还是当地人均收入的5倍。而这份人人羡慕的工作,就与张珍(化名)所学的珊瑚礁生态学的专业相同。
“我的专业主要是根据现有的理论研究,来解决出现在珊瑚礁环境生态系中的各种问题。”张珍介绍道,“比如,被损害珊瑚礁生态系的生态恢复、如何对其进行管理等。”
张珍本科在国内读的生态环境专业,毕业后去日本念珊瑚礁生态学研究生。在她的学习生涯中,潜水是常有的事,“潜水时可以看到大片的珊瑚,每一个形状都不一样,色彩斑斓,非常漂亮。鱼儿在其中穿梭漫游,像一幅幅瑰丽壮观的海底热带雨林风景画。”
然而,照顾珊瑚远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轻松,作为珊瑚的“守护者”,她不忍心擦着防晒霜进入生态环境脆弱的珊瑚礁区,往往泡在水里几小时就晒得皮肤剧痛。“刚从水里出来就要跑去实验室。”
除了晒伤,张珍潜水时还要提防很多有毒的小生物,“比如棘冠海星,它的表面长有尖锐的棘刺,内有含神经毒素的毒胞,潜水时不注意就会中毒。”
而因所学专业过于冷门,平时生活中,一提到专业就会惹来许多人的好奇关注,“有时还会遇到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比如:珊瑚好吃吗?珊瑚是植物还是动物?普通人如何饲养珊瑚?”
对此,张珍也颇为无奈:“珊瑚是海生无脊椎动物,我国的珊瑚基本上是全部被保护的。如果想吃只能去国外试试,软珊瑚吃了容易过敏,硬珊瑚吃起来有点像美术商店里的石膏。”
除了一些让张珍觉得“无语”的问题,有时网传的一些皇家永利,皇家永利网站“珊瑚造岛”的谣言,也会让专业照顾珊瑚的她颇为愤怒。
“我真的非常讨厌那些不专业的人乱说。”提起自己心爱的珊瑚,张珍的语气瞬间严肃起来,“这种谣言传播很容易误导那些对海洋生物一知半解的人。目前全球珊瑚礁退化的速度非常快,珊瑚移植作为拯救珊瑚礁的手段之一,不该被这样曲解。”
她介绍说,现在人工修复珊瑚礁主要靠的是珊瑚移植,他们会把几厘米的珊瑚枝条小心固定在珊瑚礁上,而刚移植的珊瑚礁非常脆弱,就算能幸运地适应移植地海水的环境,也可能会因鱼类的啄食、海藻的寄生死亡,“因此每天都在担心它们。”
很多珊瑚做成工艺品都价值连城,但真心喜欢珊瑚的张珍从未动过一丝破坏心思。“能经常看到它们,心理上就已经觉得自己比很多人富有了,海洋生态不能毁在我们这代人手里。”
“很多人听我讲了,都很希望有机会亲眼欣赏珊瑚礁区的美丽景色,可这些美丽而脆弱的小家伙,还能撑到你去亲眼见证它们美丽的那一天吗?”
随着身边对珊瑚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张珍还在果壳网上开了珊瑚漫谈、珊瑚礁漫步等一系列的科普专栏,热心解答网友疑问,变成了一本行走在海底世界的“百科全书”。
读冷门专业更容易成为专家
北大古生物学已经“断档”两届、国内古籍修复人才只有寥寥数百名……在冷门专业的背后,不少学生和家长心存疑虑。
“冷门专业说出去很没有面子,好像分数不够读热门专业而被调剂的。做家长的,还是希望孩子能就读一个就业有保障、社会认可的专业。”一名高二学生的母亲告诉澎湃新闻,她还是觉得专业的“冷热”区分不是毫无道理,选专业还是要符合时代发展。
正在攻读死语言学博士学位的李然(化名)则认为,冷门专业有时反而更有利于个人的长远发展与继续深造。
“我本科专业是历史,然后进化成历史文献,接着超进化成敦煌文献学,最后,终极进化成死语言学。”李然说,本科就读相关冷门专业的学生,在攻读该专业的研究生和博士时,会比半路转行的同学更具有竞争力。
据他介绍,死语言又称灭绝语言,是指一种已经不再有人以之作为母语的语言。据估计,每两星期就有一种人类的语言灭亡,变成绝迹语言。
“很多高精尖学科读到最后大都是冷门专业,虽然本科学的时候觉得是个冷门专业,但其实都在为下一个专业学科积累扎实的基础功底。”李然如是说。
在安徽理工大学就读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的王同(化名)也表示赞同,“冷门专业竞争少,所以不易被淘汰,好好学习、努力钻研,做出些成绩,很容易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王同还说,很多冷门专业只是多数人观念中的“冷”,是一种偏见和误解,而并非真冷,“比如(很多人误以为)采矿专业就是矿工、考古专业就要住在荒郊野岭。”
对此,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学专家章友德表示,任何一个学科的存在与发展,都与社会发展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
“特别是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学科和专业发展受到市场因素的巨大影响,所谓冷门专业的说法也由此产生。但这种“冷热”并不能真正反映这一学科在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中的真正价值与地位。”章友德表示,社会应对一些稀有学科予以支持,使其能够得到继续发展。
章友德还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调整,一些热门专业或许就会由于供大于求而成冷门专业,而一些所谓冷门专业由于社会需求的迅速增长或许会成为热门专业。“如果只是按照目前市场的冷热追逐所谓的热门专业,一定很难踩准市场需求的节拍。”
皇家永利,皇家永利网站报考专业选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刘贞华认为,无论冷门专业、热门专业,报考时都要从自己的天赋、热情和现实考虑出发,选择自己擅长、热爱、可以经济独立的专业。“如果真的喜欢‘冷门专业’,要看自己的经济条件是否允许,或者自己是否愿意忍受学习研究初期的‘清贫’。”
原文: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98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