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16日电 (记者 陈静)16日,由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主办,教育部易班发展中心、上海市教育系统网络研究发展中心协办,上海政法学院承办的2017高校网络文化论坛暨辅导员论坛在上海政法学院综合研究中心举行。
上海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吴强、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宣传处副处长江鸿波、教育部易班发展中心主任朱明伦、上海市教委网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志伟等,和来自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80余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上海政法学院学生工作部部长刘志强主持。
吴强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词。他指出,上海政法学院始终坚持“地方性高校、行业性办学、国家级平台、全球性视野”的办学定位,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育人方式创新,努力实现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思政理论课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相结合、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努力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人才。
吴强指出,网络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网络文化的价值评价标准首先是传播正能量的影响力。高校特别是政法院校学科专业的意识形态属性特别强,必须旗帜鲜明地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和话语权,既要敢管、严管,也要善用、善导。要善用善导,就要遵循网络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特别是其虚拟性、多主体性、无中心性,以及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共享性等特征,善于运用开发新媒体技术;善于运用“网言网语”,主动引导网络舆论、设置网络议题;善于开发网络活动资源、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善于研判网上思想动态、回应网上关切;善于处置网络舆情等突发事件;善于培养正能量的网络意见领袖和网络评论员队伍。希望兄弟高校之间、高校与新媒体间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同向同行,推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大踏步,促进网络文化新格局的搭建。
江鸿波表示,思政工作者应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优势开展工作,准备把握、有效应对网络新媒体时代的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信息安全、学生心理安全、技术安全等问题。
开幕式后的主论坛围绕“新时代新媒介新思维——‘互联网+’视阈下网络文化育人”进行。上海政法学院党委宣传部刘伟伟主持论坛。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贤卿教授指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加强网络文化工具的建设,促进媒介融合,尊重网络文化的发展规律,引导文化创新;要创新网络传播手段的方式方法,创作贴近大学生需求的网络产品;要注重跨界协作,鼓励高校、网络管理部门和研究人员的跨界协作,形成共同探讨合作机制;要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建设。
澎湃新闻数据新闻部总监张泽红指出,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到可视化报道需要进行结构化的信息整合,需要拥有可视化的产品思维,需要具备融合的生产方式与开放的视角。在互联网视阈下做数据新闻与可视化,可使新媒体工作者跳出碎片化信息的讲述方式,将技术迎进新闻编辑室,讲好故事,促使媒体进化新闻生产流程。
朱明伦指出,网络思政工作者要深刻了解互联网的本质与规律,倡导在政府层面做顶层设计,解决互联网时代负面影响带来的冲击。要重视网络文化建设,积极应对新时期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以及背后的资本斗争,引导青年群体正确使用互联网,使网络和新媒体为我所用。
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徐俊峰围绕网络文化和新媒体建设的新挑战、新视野和新使命做了点评。
本次论坛为期两天,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举行了“网络文化建设”“高校新媒体育人”和“网络文化与管理育人”三个分论坛,旨在提高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水平,加强网络文化工作格局的搭建,提升校园网络文化教师队伍与学生队伍的培养,深化各高校之间的互动交流,共同推动高校网络思政育人的发展。
原文:http://www.sh.chinanews.com/kjjy/2017-11-16/316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