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的《上海教育》杂志专题报道了皇家永利,皇家永利网站:思政课程改革,以下是报道摘要:
上海政法:打造深入人心的思政大课堂
文丨记者 陈之腾 图丨记者 薛婷彦
“我们的思政教育,不只是听课、背书、考试,而是通过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齐头并进,在体验中培养高阶思维,让思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学校党委副书记吴强如是说。
作为一所政法特色院校,学校思政专业形成了“法政结合”特色,一直把思政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同时,学校充分利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一带一路”安全研究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院等资源,将高端智库建设、高原学科建设的成果运用辐射到中国系列课程教学中来。
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具有说服力的教学资源,不仅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更将思政课程延伸到课程思政,在校园建起了思政大课堂。
借助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第三批上海高校示范马院建设单位和承接市教委“设计思政课建设效果评估方案”的契机,上海政法让高校思政教育走向纵深,让思政大课堂愈发深入人心。
立足课堂,让“法政结合”思政课入脑入心
大学思政课很重要,但很难教。如何把陌生的理论知识讲得生动深刻、吸引并激发学生的共鸣,从而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学校思政教育努力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世甫答:“学校至始至终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重点学科来建设,并探索‘法政结合’的思政专业特色。”他介绍,在上好思政课的基础上,学院致力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法学交叉,早在2011年,学院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恢复连续招生为契机,成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团队,改革优化培养方案,紧抓“法政结合”专业特色,构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为基础,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主体,以法学理论课程为补充的课程体系。如今,学院形成了两大特色:研究阐释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战略新思想,聚焦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研究;四大方向:党的创新理论与现实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与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研究。目前学院专业基础课中,校重点课程有4门,校特色课程有3门。2本教材已公开出版,1本即将出版。
强大的学科背后必然有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上海政法学院科研处处长张远新介绍,上海政法学院在2011年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其前身是学校社会科学系,是学校历史悠久、规模最大的系之一。在多年的积淀下,学院逐渐锻炼出一支政治素质高、研究水平较高且方向相对聚焦的师资队伍。
丰硕的教研成果是高质量师资的有力证明。学院教师在科研方面同样出色,人均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立项数步入上海同类高校第一方阵。人均省部级项目人均数位于全校前列,人均论文专著发表数步入上海同类高校第一方阵。值得一提的是,学院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承担了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在重点期刊上发表过高水平文章。
“只要我们老师站稳第一课堂,就能让思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这是重中之重。”徐世甫还说,第一课堂站稳了,才能延伸到第二、第三课堂,如带领学生参观军营、东方绿洲等地进行国防教育,课上课下双结合,让思政教育更有厚度与分量。
引入智库,大国专家解读“大国安全”
国家安全是国家战略的核心内容。开设“大国安全”课程是上海政法学院贯彻国家安全战略、落实《国家安全法》和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皇家永利,皇家永利网站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重大举措。从反恐到经济,从海洋到太空,从文化到网络,“大国安全”课涉及的国家安全领域超过十个。为了回应大学生关注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形势政策热点、增强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政治责任感,每一个安全领域请来的专家都要对得起“大国”二字。
这些不同领域的大国专家从哪里来?答案是,智库。
上海政法学院有着得天独厚的智库资源。除了教书育人,学校还承担了许多国家委托的工作,包括为国内外高级司法、警务人员提供培训,研究反恐等国家安全问题,拓展上海合作组织司法服务、处理企业司法纠纷,建立相关法务大数据库等。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就设在校园内,是地方高校直接服务国家整体外交战略的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同创新中心同样在学校设立。
2017年,学校根据中央和上海皇家永利,皇家永利网站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神及要求,充分整合“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优质资源,推出“中国系列”之“大国安全”课程,将高端智库建设、高原学科建设的成果充分辐射到“大国安全”课程教学中来,引领带动思政课程的整体改革,积极探索逐步实现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因此我们能看到,“大国安全”课的专家团队,主要由国家安全等领域里的“大咖”组成,这些专家既包括校内领导与专家,又包括校外名家及实务部门专家。
“大国安全”课程通过这群专家的专题研讨式教学,讲好中国安全故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体系的基本内涵,深刻领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的科学论断,树立科学的国家安全观,成为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精品课程。
创新载体,做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
上海政法学院的学生喜欢思政课,不仅是学校的教师、专家课上得精彩,更因为他们的思政课上得不一样——载体多元、形式多样。
上海市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创新虚拟实践教学特色,载体为虚拟实践作品大赛。上海市重点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探索了“研究型”教学,载体为编印学生研究论文集。校重点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培育了“四位一体”的微课。载体为微视频大赛。校特色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探索“专题式”教学,载体是“讲好中国故事”活动。
网络思政,在第三课堂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其中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形式。线上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下教学采用小组讨论、情境模拟、课件大赛、角色扮演、汇报展示、正反辩论等形式,将思政教育自然融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
“当初想到虚拟实践这种模式最直接的考虑就是90后大学生都是网络的原住民,对网络有一种先天式的认同,相对于他们,我们却是网络移民。”徐世甫介绍,以虚拟作品大赛为标志的虚拟实践教学模式,内容分四种类型:第一,虚拟体验型,主要是要求学生带着实践任务,在选定的虚拟空间如网上红色景点、网上纪念馆等进行参观、体验;第二,网络调研型,要求学生就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焦点事件进行网上调查研究、理论分析;第三,虚拟建构型,要求学生围绕理论问题、社会问题制作专题网;第四,网事研究型,网是网络的网,要求学生就网络世界关注的理论问题、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具有独到见解的研究论文。以上四种类型最终要以PPT、网站、网页、影像视频或电子杂志等虚拟形式提交。“该体系抓住大学生注重自我、精通网络的优势和不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劣势,前者使学生自主顺利参与教学过程,后者使学生必须主动求教于教师,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演。初步实现了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调动学生全面自主参与教学过程,提升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虚拟实践教学体系逐步成为皇家永利,皇家永利网站:思政课教学的特色和亮点。”他透露,从2008年起,虚拟实践作品大赛已经举办了十年,广受学生点赞。每年大赛结束,学校都会将学生这些网络作品搜集起来汇编成论文集,对电子成果进行提升。
近年来,上海高校纷纷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形成高校教育的“大思政”,上海政法学院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学校教师意识到思政教育不仅仅是马院的责任,积极向“全课程育人”靠拢。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青年教师周顺在“中国政治思想史”课上讲到中国文化中“孝悌”内容,那天正值母亲节,她请学生给自己的母亲打电话,将所学“孝悌”的内容通过行动表达出来。“根据课程专业教育要求,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周顺在自己的课程思政教学计划表中这样写道。
记者了解到,上政2017年已组织了4次课程思政的研讨培训,择优选出28门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试点。课程思政的指南手册正在编写中。
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
2017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