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为国家安全学发展扎稳根基

时间:2018-06-26浏览:862

自教育部4月印发《皇家永利,皇家永利网站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以来,如何抓住机遇使国家安全学这株“幼苗”在学术大花园中扎稳根基,成为学界持续热议的话题。6月23日,在重庆举行的“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围绕学科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国家安全学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上海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吴强表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这决定了国家安全具有比较完整的内在逻辑体系。研究阐释清楚这个逻辑体系是国家安全学发展的重要基点。

总体国家安全观涉及领域广泛,涵盖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10余个领域。基于系统的安全学科体系整合相关学科,打造“大安全”的国家安全学格局尤为重要。“国家安全学不能成为一个‘拼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王宏伟认为,国家安全学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的关键在于,要体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国家安全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系统性风险,要切忌以点带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特别关注多种安全风险与威胁间的内在联系。

设置科学的学科结构体系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相关领域学科,不少已成为学科门类或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比如军事学、网络空间安全、公安学、外交学等,与国家安全学的学科边界存在大量交织重叠。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部主任李文良认为,其他学科往往可以单一领域为特定研究对象,例如政治学以政治领域为研究对象、社会学以社会领域为研究对象,二者的研究对象基本不出现领域交叉;而国家安全学则不然,国家安全问题不是源生而是衍生的,当经济领域的问题演变到对一国财政、金融、产业等方面造成干扰、侵蚀、危险、威胁甚至颠覆时,会转变为经济安全问题。这决定了研究对象的跨领域、多领域交叉,成为国家安全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

然而,跨领域、多领域交叉的特点,并不意味着国家安全学要走向“泛安全化”。必须厘清国家安全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找准独立的学科生存和发展空间。构筑国家安全学专门、稳定的学科理论体系,是国家安全学得以“安身立命”的关键性因素。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院长马方认为,国家安全学原理、国家安全战略学、国家安全制度学、国家安全法学、国家情报学、国家安全管理学、国内安全学、国际安全学等,为构建国家安全学的理论体系大厦打下了基础。

对于如何设置国家安全学下的二级学科,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陈丰等学者建议,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系,对可能设置的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等二级学科或研究方向进行充分论证,设置科学的学科结构体系。

诸多学科的与会学者表达了加入国家安全学学科“大家庭”的浓厚兴趣。上海海关学院海关管理系主任黄胜强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深化,非法贸易、跨国犯罪等进出境管理问题不断涌现,对进出境行为或事务的管理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应构建研究海关履行海关职能基本规律的海关学,并将其归属为国家安全学二级学科。

加强协同创新

“新生的国家安全学要发展壮大,必须走开放办学、合作共赢、取长补短的共同发展之路。”马方建议,应组建全国性学术团体,凝聚力量,扩大学科影响力;定期举办高规格、全国性会议探讨前沿性问题;形成区域性、专业性联合体,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共同协商一级学科建设规划,会商本科生、研究生专业设置、教学质量标准;统一规划、编写专业教材。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院长涂成林认为,应推动构建国家安全学学科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学科建设实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协同创新,高校、科研机构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协同创新,中央机构和地方的协同创新,东中西部地区的协同创新。“要形成包括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国家战略、部门方略、地方举措、全民共识在内的国家安全协同体系,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此次会议由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与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国家安全法学会、西南政法大学主办,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承办。

  

原文:http://www.cssn.cn/zx/bwyc/201806/t20180625_4391531.s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