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不同学段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是有差异的,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让各个学段的学生都能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重要理念。”3月27日下午,在上海政法学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来自大中小不同学段的4位思政课老师正在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进行说课展示,共同探讨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来自青浦区崧文小学的邓婧懿老师讲述的“从一带一路看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课,聚焦“一带一路朋友圈”,采用寓教于乐的故事讲述与情境模拟,犹如写意画一般丰富多彩,帮助小学生初步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
上海政法学院附属青浦崧淀中学的张源悦老师说课的题目是“从‘上海合作组织’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课程设计串联上海合作组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头脑风暴、情景体验的形式建立完善的授课体系。张源悦希望以上海合作组织为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同时立足位于上海政法学院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讲述“上合故事”,增加课程的说服力,激发初中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
青浦高级中学的高诗伟老师则在“发展、安全、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课中,凸显主题活动式教学方法,模拟全球高中生发展论坛,通过案例剖析与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时伟老师讲授“深刻理解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理’与‘路’”一课。课程以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平台的各项活动,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提升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层层递进,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党的理论如何来自实践,又在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犹如工笔画一样,运用哲理启迪与实践引领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小学到大学,正值青少年拔节孕穗的人生关键期,各学段的思政课堂犹如一场场春耕秋收的接力赛,既有横向的齐头并进、一体化联动,又有纵向的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共同谱写了一首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共同体的协奏曲。
就在这场说课展示活动当天,青浦区、上海政法学院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暨实践基地共建签约仪式举行。仪式上,青浦区、上海政法学院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共同体揭牌成立,双方签署《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暨实践基地共建协议书》,其中明确了双方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打造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特色品牌等多项合作措施。“青浦具有包括历史文化、红色场馆等在内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我们开展思政课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宝库和强大后盾,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动力引擎’。”上海政法学院党委书记葛卫华说。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是一项极具专业性的大工程,离不开理论专家的指导。本次仪式,双方还宣布成立了青浦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成员包括高校马院院长、中小学校长、思政名师等,同时还设立了青浦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修基地,形成了区校协作、校际协同的大中小学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机制。专家指导组成员、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俊峰认为:“充分发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的作用,以‘同题共答’的方式组织教案研制、集体备课、专题指导,将有利于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提供专业化的智力支持,聚力打造示范性思政‘金课’。”
其实,地处青浦的上海政法学院对于当地红色教育资源的挖掘和整合早已开始。
去年底,上海政法学院青年学生与上海政法学院附属青浦崧淀中学的中学生们开展了一场读书分享活动。上海政法学院学生代表王啸坤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的殷切教诲切入,引导大家领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性,并为同学们推荐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上海政法学院附属青浦崧淀中学的同学们则分享交流了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红星照耀中国》的心得体会,无论是保尔·柯察金的钢铁意志,还是从埃德加·斯诺的视角看到的革命精神,都是对学生思想上的一次洗礼。
2024年年初,上海政法学院“腾飞计划”学员班学员和辅导员老师走进上海陈云纪念馆,制作五个篇章篇共18节《腾飞青年说——陈云纪念馆站》系列实景微宣讲视频,深情讲述陈云同志一生的事迹与贡献,全面呈现了陈云精神的时代价值,系列视频成为上海政法学院开发红色教育资源的精品案例。上海政法学院制定的《“大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提出要推动实现以系统“调研型”实践教学为特色的思政课程矩阵化,以“领航专业+示范课程”为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化,以“红色+法治”为主线的日常思政品牌化,努力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大思政课”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路径。
当天的仪式上,上海政法学院为包括东方绿舟在内的8家场馆单位授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进一步建立了明确的合作关系,拓展了“大思政课”建设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