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在上海崇明区新村乡新卫村家门口养老服务站,新卫村新红6队秦阿姨、陈伯伯拍了一张久违的合照,而帮他们拍照的是来自上海纪录片学院的学生茅毅俊,“我就是在新村乡长大,以往回来就是住一段时间,但这次感觉很特别,今天来的不少爷爷奶奶从小就认识,真正感觉学以致用了”,一上午,茅毅俊和其他学生为老人们拍了许多张生动鲜活的照片。“昨天听说今天这里能给我们拍照,今天一大早就过来了,还把其他村的朋友也叫过来了。”村民王阿姨说道。“虽然今天下着大雨,但是很多村民还是都过来了,大家都很珍惜这次拍照机会。我们很感谢上海纪录片学院的学生给村里送来了温暖和欢乐。”新村乡团委书记施辰说道。
崇明区新村乡位于上海最西北角,近年来,新村乡把“家门口”服务体系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实现形式,坚持整体统筹、多方联动,持续加强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打造“家门口”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近日,由上海政法学院团委组织,上海纪录片学院师生组成的“文化振兴赋能稻米文化小镇建设”社会实践团队驱车150余公里来到新村乡,开展了稻米文化中心周边环境优化、稻田艺术画沉浸体验、本地优质蔬菜瓜果销售模式完善、特色蛋鸡养殖基地参观学习等方面的实践调研,并与乡政府座谈,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发挥高校专业优势为乡村文化振兴夯基赋能。
实践队在前期调研中了解到,乡里一些老人有拍照的需求,但由于地处偏远,出门拍照很不方便,实践内容中便新增了免费为老人提供拍照、打印照片的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更加注重因地制宜,找准匹配乡村需求的“切入点”,兼顾学校办学实际,强化价值引导,丰富育人模式,通过在实践中理解,在行动中领悟,让学生在体验生活、感悟时代的过程中汲取智慧、练就本领”。上海政法学院派出挂职干部说到。
此次社会实践也是上海政法学院“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推动“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通融合,广泛开展主题实践、体验实践和公益实践等思政实践活动的缩影。今年暑假,学校团委通过加强校地共建、区域联建,进一步统筹校内外资源,结合建校四十周年“实践成才月”活动,精心挑选四十支队伍深入开展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文化传承、促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群众、民族团结等方面的社会实践,努力在打通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里回答“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