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由国际法学院和人工智能法学院联合举办,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协办的“多元法治生态下法律人的职业突围密码”主题讲座举办。协力律师事务所人才战略总监王敏结合2024年法律行业数据与案例,剖析了当前法律行业的变革趋势,并为青年法律人破解职业困局提供了独特视角。讲座结束后,协力律师事务所针对智能法学子召开了就业宣讲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王敏提到,2024年国内律所规模与业绩总体上升,但分化加剧。数据显示,律所裁员现象和“规模所”并购扩张并存。他指出,“规模化仍是部分律所的选择,但黄金窗口期已过,未来竞争将更聚焦专业能力与资源整合。”王敏认为,法律科技对行业的冲击成为了当下焦点。据数据估计,AI已能替代3-5年资历的初级律师工作,但“技术信仰者”仍有突围机会。如盈科律师事务所全面接入DeepSeek大模型,推出“全场景AI律所运营系统”,通过智能工具提升服务效率;而擅长民商事争议解决的律师因“快速积累方法论和案源能力”,在行业洗牌中反而逆势生存。
在多元法治生态下,法律人的职业突围愈发艰难,简历与面试成为决定求职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王敏提出,简历需精准突出个人业绩,避免用团队业绩替代,可以采用DBD原则详细描述经历,展现专业能力与成果。面试中,候选人应准备充分,运用NLP技巧升维提问,展现深度思考与专业素养。同时,掌握PREP与IOGSMT模型,清晰阐述观点与策略,提升面试表现。通过精准简历与高效面试,法律人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将更具优势,实现职业突围。
讲座最后,王敏以“穿越迷雾,拥抱变化”寄语在场学生。面对AI冲击与行业内卷,法律人的核心竞争力始终是“不可替代的专业深度与人性化服务温度”。
此次活动是人工智能法学院促就业“五个一”系列之一,同时也是院党总支“一融双高”项目重要组成部分,为拓宽校企合作渠道、丰富学院实践资源发挥了良好作用。
源|人工智能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