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主要观测点  | 合格标准  | 
1.办学理念  | 1.1目标定位  | 人才培养目标  | 本学位授权点培养目标定位符合国家、行业的需求,符合本校学科发展实际,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和清晰的发展思路。人才培养目标得到任课教师、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者的认同。  | 
人才培养标准  | 人才培养标准明确,内容完整,体现本学位点的人才培养目标。  | ||
1.2办学特色与创新  | 专业建设特色  | 体现本校办学优势,培养方向特色鲜明,与国际贸易学等学术型学位授权点区分度明显,具有一定的国际化特色。  | |
培养模式创新  | 遵循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突破和创新。  | ||
2.师资队伍  | 2.1整体情况  | 制度建设  | 有完善的教师管理、评聘、考核制度,切实可行。  | 
教师梯队  | 有明确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措施可行,梯队合理。本学位授权点的专任、兼任教师数量能够满足课程教学、论文指导、实践训练的需要,年龄、学历、学缘、职称结构分布合理。  | ||
2.2专任教师基本情况  | 教师数量 与结构  | 师资力量充足,可以保证学位授权点稳定持续发展。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比例不低于40%,具有博士学位比例不低于40%。生师比合理。  | |
师资培训 与交流  | 学校有持续的师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交流,每年派出1-2名教师参加教指委或其他学术机构组织的专业培训或学术交流。  | ||
教师资质  | 评估期内承担至少1门专业课或指导过学生论文等相关专业工作;近三年在核心期刊上年人均发表本专业文章不少于1篇或出版过1部专著(国际商务教材或案例集等同),40%以上的专任教师承担了与国际商务专业相关的科研项目;30%以上的专任教师参与过国际商务实际工作或者为相关的政府部门、企业担任专业顾问或提供咨询服务。  | ||
2.3兼职教师基本情况  | 教师数量  | 数量满足本学位点教学、指导学生的需要,有一定连续性。  | |
教师资质  | 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5年以上从事国际商务相关工作经验;能够为学生开设专业讲座或承担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指导学生实践。  | ||
2.4双导师制  | 双导师制落实  | 为学生配备校内、校外双导师,共同指导学生课程学习、实习实践、论文写作等培养环节,有机配合完成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发挥各自作用。  | |
3.人才培养  | 3.1培养条件  | 经费保障  | 学校重视国际商务专业学位教育,有专项经费投入,培养经费充足。  | 
教学资料  | 图书、期刊、数据库资料总量及种类能够满足本学位点教学、科研以及学科建设的需要,使用便捷。学生使用情况良好。  | ||
教学及实验 设施  | 有满足课程教学的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  | ||
实践基地  | 有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的实践基地,数量充足,合作稳定,能够满足学生实习实践要求;学校派专门教师或由基地专业人员承担实践指导;有实习评估制度,对学生实践水平做出评价。  | ||
3.2招生选拔  | 制度建设  | 有规范的招生考试及录取办法,招录工作严谨、公正;有提高生源质量的保证措施,实施成效明显。  | |
招生数据  | 考生报名、录取信息,复试试卷,面试分数材料真实、齐备;对招录比例、生源结构等情况有一定分析。  | ||
3.3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  | 培养方案  | 培养方案符合教指委颁布的指导性培养方案、《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的要求,明确规定了本专业在培养目标下的课程结构、学时、学分、实践以及论文要求和学位标准。培养过程中能较好执行该方案。  | |
教学大纲  | 教学大纲编写规范,对每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考核方式和教材、参考书目有明确规定。  | ||
3.4课程教学  | 课程设置  | 课程设置符合教指委制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较好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课程具有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考核方式明确。  | |
教学方法  | 教学方法符合专业学位教学特点,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实战能力。  | ||
课程资源  | 选用符合教学需要的的专业教材,教学课件齐备。  | ||
案例教学  | 注重案例教学以及案例库的建设,根据教学需要组建教学案例编写团队,案例新颖、内容贴近课程要求。与实践相关的课程应至少使用2个教学案例,组织2次以上案例讨论课。  | ||
专题讲座  | 根据教学需要,聘请行业专家开设专题讲座,每年至少开设4次。  | ||
3.5实践教学  | 实践教学  | 根据培养方案要求,制定并执行实践教学方案;学校对实践的内容、过程及考核进行监控,切实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实践教学效果良好。  | |
3.6学位论文  | 学位论文要求  | 对学位论文的写作、工作环节、论文指导、过程管理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和监控措施。学位论文内容、形式及写作规范符合《国际商务专业学位基本要求》,体现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特色。  | |
3.7合作交流  | 联合培养  | 体现国际商务专业学位国际化特色,为学生提供国内外高校或国际性企业联合培养的途径,鼓励研究生参与联合培养项目。  | |
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  | 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国内外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机制。  | ||
3.8就业服务  | 就业指导能力  | 有专门的就业管理服务部门,就业信息传达通畅,学生可以得到专业的职业发展方面的培训指导和服务。为学生提供创业就业支持。  | |
就业率与就业层次  | 本学位授权点学生就业情况良好,就业率及就业层次较高。  | ||
4.质量保证  | 4.1制度保证  | 制度建设与 执行  | 学校有完整健全的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管理制度,师生充分知晓,规章制度执行严格有力。招生、办学及学位授予严格执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规定,没有违规行为。  | 
4.2机构设置  | 机构及人员 设置  | 学校有负责国际商务教学的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教学秘书,负责教学管理日常工作、研究生日常管理与服务。  | |
4.3学风教育  | 教育开展情况  | 有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制度,定期组织学风宣讲活动,将学风教育引入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成效。  | |
违规处罚情况  | 对课程考试、学位论文写作中的学术不端行为按规定进行处理,备案完整。  | ||
4.4质量监控  | 课堂教学监控  | 对教学各个环节有明确的质量监控措施。有学生评教制度和教学督导制度,评价结果真实、有效、可信度高,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教学方案和计划变动遵循规定程序。  | |
学位论文质量监控  | 学校对论文选题、写作过程、中期检查、预答辩、论文评阅、盲审、答辩环节全程质量监控。  | ||
5.培养成效  | 5.1个人发展  | 学生满意度  | 学生对在校期间课程学习、导师指导、实践安排等各方面的满意度较高。学校利用学生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管理与服务工作。  | 
毕业生情况  | 学生在学期间,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毕业时各项考核合格。有一定比例的优秀毕业生,学业科研成绩突出、有学业获奖经历,职业发展前景好。  | ||
5.2社会声誉  | 用人单位 满意度  | 用人单位对本校国际商务专业学位毕业生的道德品质、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良好。学校运用满意度调查结果反思并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方面的能力缺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