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之星专访第1期·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发布者:何也发布时间:2020-12-02浏览次数:2529

走近“学术之星”牛秉儒: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牛秉儒,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2018级硕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 7 篇,均为独作,参与编写学术专著译著 3 部,承担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14 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2项。


不骄不躁,务实严谨。

当被问及被评为学术之星有什么感受时,他说“荣誉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能获得学术之星这项荣誉,当然十分欣慰。但目前的科研仅仅是一个初学者的尝试,我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和契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艰难曲折的学术研究道路上砥砺前行,争取快出、多出更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种下一颗种子,开出最美的花。

牛秉儒一直在学术道路上前行,在导师杨华教授的带领、指导下参与课题研究,给他打开了学术的大门,他逐渐掌握了文献检索、课题论证、著作和论文撰写等技巧和方法。他说在学习与科研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艰难的时刻,但正  是这些克服艰难险阻的经历,才有了今天的回报并受益终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皇家永利,皇家永利网站如何利用课余时间,牛秉儒认为硕士期间有皇家永利,皇家永利网站的自由支配时间,必须学会高效利用。学生的主业就是学习,有时间要读书,没时间也要挤时间去读书,正所谓开卷有益,只有具备了厚重的知识积累,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有的放矢,明确方向。

牛秉儒的科研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他在科研也会中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他在自己思考之余积极向导师寻求帮助,与导师多交流,并且有意识地选读了几篇法学专家皇家永利,皇家永利网站论文写作经验的分享,认识到了科研选题的方法及其重要性。读书也开始转变为有选择性的读,紧紧围绕选题进行论证。如此一来,不仅加快了论文写作的进度,论文质量也有所提高。

不登高山,不显平地。

当我们希望牛秉儒给学弟学妹们提一些建议时,他表示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就是我们法律人的优秀标杆,是我们所有法律人努力的方向。我们都有义务、有责任,为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殚精竭虑,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序言和跋中指出:“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愿以此与学弟学妹共勉。

 


 

走近“学术之星”方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方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2019级硕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 1篇,参与编写学术专著1部,正在参与的科研项目1项,在编教材1部。


学术之路,痛并快乐着。

方景把科研的法宝概括为“毅力”和“勇气”。他认为每篇文章的写作过程其实都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会去尝试,勇于去选题写作,目标才会越来越近。论文写作前期的文献阅读及后期的多次修改是一个相对枯燥、反复的过程,怎样在自己规定的期限内忍住枯燥、完成任务也考验我们的毅力。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相比论文写作,课题研究更加注重的是团队合作。参与课题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和大家互通有无,相互学习。不仅需要对自己所承担的任务保持足够的关注度,还要定期和其他伙伴分享自己的任务进度以及所遇到的困难,相互交流分享甚至是争辩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另一方面它也能够增加自己对于该领域知识的积累,很多时候论文写作的感悟也由此而来。

不忘初心,且歌且行。

回想起已经走过的一年多时间,方景不禁感叹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就快走完一半了。方景说:“如果说研一是学术初探,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会继续深入专业知识的学习,并积极关注社会热点,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多思考多交流,发现不一样的思想闪光点。与此同时,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开阔自己的知识眼界。”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即使工作再忙,方景也能有条不紊的安排好日常的学习生活。他认为工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关键是把握两者的节奏。方景在空闲时间会选择和自己独处,向自己要时间,哪怕是听着音乐喝着茶都是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主要是看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提早想清楚后再做选择。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方景在此次答辩中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评委的一些提问,有些是他之前没有想过的,他们的提问方式角度给方景很大的启发。答辩过程中,优秀学长学姐们的自我展示,让他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走近“学术之星”蔡怀君: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蔡怀君,国际法学2019级硕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 1篇,参与科研项目2项,综测排名第一,并于2019年参与欧洲法律机构实习项目。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谈及学习与科研过程中难忘的经历,蔡怀君印象最深的是课题研究做实证分析阶段,抱着电脑一边大喊我不行,一边摁着自己的头看文献的时候。其实看完文献还是不太确定应该怎么做,一直迟迟没有动手,还好导师和团队的小伙伴一次次讨论变量的保留和舍弃,才最终把这个部分顺利推进下去。

见微知著,由小见大。

蔡怀君的学术研究秘诀,在于多看文献、多练习。要想写出具有创新性的文章,一定要先对前辈们的相关材料与文献进行了反复阅读、梳理,并且自己也进行了一定的写作积累,在将这些零散的写作结合起来看的时候,才会有可能看到

一些新的角度或者新的思路。

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也必矣。

联系到蔡怀君的实习经历,最大的收获是学会更加主动地独立思考问题了。在实习中,她接触到许多性格、经历、要求都不尽相同的人。她也逐渐学会自己面对客户,与客户沟通,去用自己的所学回答客户的问题,对于案件要自己形成可落实的分析汇报。参加实习之后,她开始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寻找可落实的解决方案了。

三五好友,偷得浮生半日闲。

空闲的时候,蔡怀君往往选择和朋友一起旅行,不拘距离的远近,和朋友分享生活的难题与期待,从旅行中积蓄进入下一个忙碌期的能量。在没有去旅行的时候,她也会通过和自己的相处、和朋友的相处来对过往的生活进行反思与认可,这个过程时对身体与情绪的一个良好调整。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师姐们是我学习之路上的标杆”,在问到科研榜样时,蔡怀君如是说,“她们尊重学术,认真对待学术,不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追求,身上总是有无尽的温暖与光亮。”希望自己也可以和她们一样,追随本心,无问西东。(撰稿马飞宇、周艳琼、唐姣、陶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