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传统法理,拥抱技术变革,思享嘉讲堂2.0在上政开讲

发布者:吕姝俐发布时间:2025-03-16浏览次数:10

阳春三月,绿树成荫,3月12日晚,上海政法学院成德楼礼堂内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嘉定区人民法院)“思享嘉讲堂”2.0数智赋能实事项目发布仪式暨《数字经济司法实务研究》课程2025年新学期开课第一讲在上海政法学院举行,150余名研究生及教师代表参加活动。

上海政法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毛军权,嘉定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毛译宇出席活动并致辞,嘉定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杨鹰飞,上海政法学院研究生处处长卫、国际法学院相关负责人及嘉定区人民法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

毛军权副校长表示,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选择,去年首度开设的《数字经济司法实务研究》课程推动院校合作取得了实效。今年,上海政法学院联合嘉定区人民法院在去年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扩容,推出“思享嘉讲堂”2.0数智赋能实事项目并完善《数字经济司法实务研究》课程,对于司法理论和实务都具有重要意义,相信该门课程将为数字经济法律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毛译宇院长指出,面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要求,司法机关要承担起法治人才培养的共同责任,要结合高校这一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和法院这一司法实务的“第一手资源”,深化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融合。针对院校合作数智赋能,他提出三点期望:一是以实践为导向,共同打造司法实务与理论学习“双向奔赴”的法治课堂。二是以需求为导向,共同培育“懂技术、通法律、有情怀”的法治人才。三是以问题为导向,共同构建“数字赋能、有机融合”的院校合作平台。

《数字经济司法实务研究》是皇家永利,皇家永利网站:与嘉定区人民法院不断深化与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成果之一。嘉定区人民法院自去年2月揭牌“思享嘉讲堂”以来,始终坚持“教育+理论+司法”有机融合,为进一步打造具有数字时代特色的院校合作和智库建设新样本,探索培养复合型数字经济法治人才,创新推出“思享嘉讲堂”2.0数智赋能实事项目。实事项目共4大块,即数字经济司法实务研究课程项目、数字经济前沿问题调研平台项目、数字经济法治高端智库共建项目、数字法治π型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包含10项机制,即推行“案例即教材、法庭即课堂、法官即导师”的教学体系、构建“双向挂职、双岗历练”的人才交流模式、共建数字经济审判难点攻关机制、共建数字经济前沿问题调研平台、共建典型案例全流程培树机制、拓展数智成果共育渠道、构建品牌影响力辐射网络、加强高校人才“订单式”精准培养、加强实习法官助理多元化实践教学、加强司法实务人才全链条充电赋能。将在特色精品课程、前沿问题调研、法治高端智库、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数智赋能院校合作品牌建设。

活动上,国际法学院两位专家学者受聘为上海法院数字经济司法研究及实践(嘉定)基地实务专家,至此上海政法学院共有五位专家入选上海法院数字经济司法研究及实践(嘉定)基地,将上海政法学院的数字经济研究项目与数字经济实践基地的司法实务进一步紧密结合。

活动当天,毛译宇院长以《数字时代的数字经济司法》为题,为上海政法学院150余名师生带来《数字经济司法实务研究》课程的首讲。“妥善审理数字经济案件,保障数字正义,成为基层人民法院在数字经济时代肩负人民的职责与使命。”讲课开篇,毛译宇院长用大量数据分析论证了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意义,以及良好的法治环境对于推动数字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作用。“数字经济司法研究及实践(嘉定)基地既把数字和数据作为法治对象,也把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作为法治工具,从服务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到积极融入数字法院建设,再到协同推进数字经济治理,形成数字与司法的双向赋能,为数字经济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毛译宇院长围绕“数助办案、数助监督、数助便民、数助治理、数助政务”五大核心板块,介绍了当前上海开展数字法院建设的基本情况,梳理了数字时代司法的发展进程,剖析了数字经济案件的类型和特点,详细解读了上海法院数字经济司法研究及实践(嘉定)基地的发展理念、发展主线、运作模式,让同学们对数字时代的司法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好案例就是好教材。“这个案子如果你是法官会怎么判决?”,课堂上,毛译宇院长与同学们积极互动,通过数字经济基地发布的五批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法官的视角探寻法理与技术的“密钥”,剖析这些案例背后核心争议、技术背景和法律逻辑。此外,课堂上还聚焦数字司法与人工智能治理的未来面向,对一些开放性问题展开交流,供同学们继续思考和探索。“数字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法律人既要扎根传统法理,也要拥抱技术变革,你们作为未来法律工作的中坚力量,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持续学习,愿你们在法学之路上乘风破浪、稳步前行。”在毛译宇院长亲切寄语中,这场理实结合、鲜活生动的课堂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进入尾声。

今年的《数字经济司法实务研究》课程共分为10次课程。后续课程的授课教师由5名审判人才和4名实务专家组成,并结合最新的实务案例开展授课。嘉定区人民法院充分把握和发挥了院校合作的独特优势,数智赋能院校合作品牌建设,共同推动涉外法治和数字经济法律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